不忘初心跟黨走 扎根農業寫春秋
記河南省土壤修復與調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傳忠 研究員
2018-05-28
作者:通訊員 洪存建 記者 王軍 來自: 中國農資導報網
河南省土壤修復與調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傳忠 研究員
“這么好的產品如果不推廣出去,不能為農民產生效益,我感到就違背了‘一切為了農業,一切為了農民’這個初心,就是愧對我的父老鄉親,愧對我國8億農民,我們將是歷史的罪人!”
這句話說的擲地有聲,說這句話的,是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Agri-star松土促根劑發明人張傳忠研究員。
5月下旬的一個早晨,記者來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金橋路的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拜訪這位全國肥料行業傳奇式的領軍人物。
“張謙、代行濤、朱慈洲”出列!三名帥氣的小伙在從隊伍中齊步走向升旗臺,熟練的解開旗鎖。
“升國旗,奏國歌!”伴隨著威武雄壯的國歌,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全體員工整齊的站在辦公樓前的廣場上,目視著國旗、司旗、標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隨風飄揚。
這一天是星期一,是每周的升旗儀式,也是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全體成員雷打不動的日子,據公司王文清副經理介紹,這一儀式,風雨無阻,已經進行了整整18年。
她說,張傳忠出生在豫東一個偏僻的農村家庭,兄弟姊妹多,家庭十分貧困,艱苦的生活和磨難鍛造了他執拗的性格。為了改變家鄉落后耕作方式和農作物的低產局面,他選擇了與泥土打交道的農業院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當時的商丘縣農業局土肥站擔任土壤分析調查員,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間,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當時縣農業局所轄的27個鄉鎮,掌握了本地土壤及農作物的第一手資料,為以后的轉型夯實了基礎。
帶著諸多疑問,記者見到了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Agri-star松土促根劑發明人張傳忠研究員,談到升旗儀式,他說:“習總書記在慶祝黨的95周年會上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習總書記的講話震耳發聵,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是我一生服務農業、農民工作的指南。每一次升旗都有新感覺,每一次看到公司的司旗、標旗伴隨著國旗冉冉升起,心中充滿自豪和力量,這種力量由內而外,由表及里激勵著我不忘初心,逐夢前行。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的初心就是要制造出好肥料,讓廣大的農民朋友用上放心的肥料,就是抱著這個初心,我們在大浪淘沙的農資市場和高薪技術產品研究領域,站穩了腳跟,站在了全國的領跑線上。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就是以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為依托,由河南省科技廳2015年批準設立,是全國第一家集生產、教學、研究、推廣相結合的工程中心,在土壤調理與修復等高科技農業產品技術的開發應用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不忘初心,逐夢前行,為夢想披荊斬棘,為信念一路前行。”此話形容張傳忠研究員一點也不為過。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在他的帶領下,連續創造了“三個全國第一”。
1999年,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情況下,張傳忠提出了著名的“蘿卜白菜”理論,由他牽頭成立了我國第一家配方肥料生產企業----商丘沃力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生產出了全國第一代配方肥----火車頭配方肥,火車頭配方肥的顯著效果贏得了廣大農民的信任后厚愛,從此,“種地不用愁,就用火車頭”口號響遍豫東大地,大江南北。一位農業部的領導觀看完配方肥料的效果后,發出了“全國的配方肥料看河南,河南的配方肥料看商丘,商丘的配方肥料看沃力”的贊嘆。
2004年,張傳忠根據作物在不同時期對養分需求不同的特點,采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樹脂包膜控釋技術,又率先生產出全國第一袋具有控釋功能的火車頭控釋肥。隨后,各地的控釋肥料、緩釋肥料如雨后春筍的蜂擁而起,帶動了整個控釋型肥料的發展。
2007年,他又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根據我國當時的土壤狀況,提出要研發可以修護改良土壤的高科技產品。在可查資料少之又少的情況下,他廣泛征求專家意見,不斷摸索,大膽創新,終于研制成功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火車頭1號、火車頭2號土壤調理劑,后更名為Agri-star松土促根劑。
談到Agri-star松土促根劑的研發歷程時,他說:“從2007年開始,歷經十年,我們采取室內分析和田間試驗相結合、邊試驗示范扁推廣的技術路線,通過210多個點次對比,獲得了一萬多組技術數據,研制發明了能夠打破土壤板結、疏松土壤、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的高科技土壤調理劑--Agri-star松土促根劑,2014年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2015年評為河南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商丘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并列為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16年順利通過了農業部行政許可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審,被定為“土壤調理劑”高科技推廣產品,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也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2016、2017年向內蒙古、吉林、安徽、山東、湖北、湖南、廣西、新疆自治區(省)土肥站引發了《關于開展Agri-star松土促根劑田間示范工作的通知》(農技土肥水便函【2016】32號),要求在糧、棉、油、糖、果、菜、茶等作物上示范應用,由此Agri-star松土促根劑開始了國家層面的推廣示范,邁入了全國范圍內造福農業的新階段”。
為了今天的成功,他從2007年到2017年,整整十年,十年一劍,終成正果。
巨大的成功背后肯定是巨大的付出。“不忘初心,逐夢前行”是張傳忠研究員探索高科技新產品的力量源泉。
在他辦公室,記者看到了他一張張照片,那是在全國各地試驗的田間地頭,是在大江南北的學術研討會現場,無論春夏秋冬,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他指著其中一張照片笑著對記者說:“這是2016年12月16日在農業部安排的Agri-star松土促根劑廣西欽州市農科所試驗基地,當時從河南去的時候比較匆忙,再加上到廣西后水土不服,導致我多年的腸胃病犯了,差點堅持不下來。在當地農科所Agri-star松土促根劑試驗基地的負責人帶著我走進甘蔗實驗田時,當地的老百姓非常激動的說這輩子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長、這么重的甘蔗,沒想到Agri-star松土促根劑這么神!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了!聽到群眾樸實的話語,看到他們喜悅的眼神,付出再多我都覺得值了”!
這就是為了初心可以什么都不顧的農業專家張傳忠。工程中心員工對他這種敬業精神有時候感到不可理解。一位員工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2011的年冬季的一天,為了觀測Agri-star松土促根劑在小麥上的施用效果,他們早上八點出發,跑了三個縣的七八個小麥地塊,午飯也沒有來得及吃,最后一直餓到下午7點。這位員工風趣的說:以后跟張主任下鄉得準備好挨餓,不想挨餓你就自帶干糧。張傳忠就是憑著這種精神,帶領這個團隊在為農民服務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
他給我算了這樣一筆賬:“按照Agri-star松土促根劑在小麥、花生、大豆、玉米、紅薯、甘蔗、水稻、棉花、馬鈴薯、辣椒等作物在全國各地10%至30%之間的增產試驗數據,對于全國18億畝耕地而言,如果每畝地能增產10%,就相當于全國增加了1.8億畝耕地,如果每畝地能增產20%,就相當于全國增加了3.6億畝耕地,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土壤修護非常重視,2017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中發4號文和國務院出臺“土十條”,要求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在十九大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保護土耕地、修護土壤,這是黨和國家對我們所從事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對我們的鞭策,更是對我們莫大的鼓舞。我們中心一般人不能沉寂在過去的成績之中,成績屬于過去,未來需要創造,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講話,站在新的起點上,乘著十九大的春風,勇于創新,扎實苦干,不忘初心,逐夢前行”。
不忘初心跟黨走,扎身農業寫春秋。一十八年風雨路,一十八年鑄輝煌。如今的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在張傳忠的帶領下,已成為修護土壤和豐收增產的代名詞,它正牽引著高科技產品的列車,奔馳在祖國廣袤的田野上,為我國土壤改良和修護做出積極貢獻!(通訊員 洪存建 記者 王軍)
編輯:王軍
-
產銷會上看風向
-
備足原料保供應
-
業界聚焦特種藥肥百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