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
2025-06-27
作者: 來自: 農民日報
6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6月份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0億畝,耕地灌溉面積發展到10.8億多畝,顯著增強了農業生產的抗旱防澇減災能力。截至去年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同時,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將于7月下達。
發布會指出,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在藏糧于地方面,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增發國債等多種渠道,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大中型灌區等重點工程建設。目前,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0億畝,耕地灌溉面積發展到10.8億多畝,顯著增強了農業生產的抗旱防澇減災能力。通過長期規劃、持續投入、久久為功,才能不斷打牢糧食安全的根基。在藏糧于技方面,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審定推廣一批高產優質適用品種,大力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有效融合。截至去年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
在“兩新”政策方面,相關部門持續發力。設備更新方面,加強設備更新項目閉環管理,加快項目建設,強化資金監管,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抓緊推出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融資成本。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將在7月下達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同時將協調有關方面,堅持更加注重“時序性”和“均衡性”的原則,分領域制定落實到每月、每周的“國補”資金使用計劃,保障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全年有序實施。與此同時,及時跟蹤評估各領域工作進展,不斷完善實施機制,更好提升“兩新”政策效能。
在穩就業穩經濟方面,發布會提到,去年11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下達2025年以工代賑中央專項投資165億元,支持地方實施以工代賑項目3900多個,預計能解決38萬名困難群眾的就業增收問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以工代賑加力擴圍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增收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項增量政策將進一步加大對困難群體幫扶力度。城鄉融合發展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首次納入支持范圍,具體包括縣城或鄉鎮連接村莊的小型道路建設、鄉鎮集市內部街道及管網改造提升、城鎮休閑步道建設等,這些項目能提供更多適宜重點群體在家門口就近就業的務工崗位。《方案》還將以工代賑勞務報酬占中央對項目投入資金的比重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盡可能增加群眾務工收入。
同時,2024年中央層面生態保護補償資金首次突破2000億元。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國一半以上的森林、草原納入了補償范圍。
編輯:郝銳敏